上月(8月)河北公布第一批施工和造价单位资质核查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施工单位
38家企业达到资质标准要求,89家企业不合格(含已通知未参加核查的5家企业)。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如下:
(1)技术负责人达不到要求;
(2)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技术工人配备不足、专业不齐全;
(3)部分企业不能提供相关人员社会保险证明材料。
工程造价单位
10家企业达到资质标准要求,19家企业不合格(含3家已注销企业),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如下: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册造价师数量不满足资质标准要求,
(2)部分企业不能提供专职专业人员社会保险证明材料,
(3)法定代表人承诺书承诺的内容不达标。
此次只是第一批,按照之前的公告,勘察设计也在核查范围,所以后续也会陆续公布。有注册证书的可以尝试联系文末表格的企业,应该会有收获,这篇文章也算看值了。
关于2019年度第一批建筑业企业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核查情况的通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行政审批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建筑业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核查工作的通知》(冀建建市函〔2019〕52号)要求,我厅于8月12日至8月16日对全省第一批建筑业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进行了核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核查基本情况
本次核查包括部分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采取网上核查、现场查阅、实地查看等方式,分组共核查了省本级核发资质的127家建筑业企业和29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
二、核查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筑业企业。通过现场查阅企业资产、主要人员、办公场所、工程技术装备等相关资料,38家企业达到资质标准要求,89家企业不合格(含已通知未参加核查的5家企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技术负责人达不到要求;
二是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技术工人配备不足、专业不齐全;
三是部分企业不能提供相关人员社会保险证明材料。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通过现场查阅资料,主要核查企业注册造价师人数等资质情况,10家企业达到资质标准要求,19家企业不合格(含3家已注销企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注册造价师数量不满足资质标准要求,
二是部分企业不能提供专职专业人员社会保险证明材料,
三是法定代表人承诺书承诺的内容不达标。
三、有关工作要求
(一)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资质核查不合格企业限期3个月整改,整改期自本通报印发之日起计算。企业整改期间不得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升级、增项,不能承揽新的工程;逾期仍未达到建筑业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撤回其该项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工程造价咨询证书。
(二)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立即进行整改。本次未被抽查到的企业也要针对通报中指出的问题,按照资质标准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确保符合相应资质标准要求。
(三)各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督促资质核查不合格企业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为便于企业整改和报送资料,整改情况由企业注册地市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本次核查标准进行核定,于2019年11月20日前将核定结果加盖公章后报送我厅,联系电话:0311-87805207。
(四)各市要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根据冀建建市函〔2019〕52号文件规定,开展市本级核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核查工作,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并在全市通报。各市行政审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相互及时推送资质审批、核查结果情况,共同做好企业资质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附件:1.2019年度第一批“双随机一公开”核查不合格建筑业企业名单
2.2019年度第一批“双随机一公开”核查不合格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名单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8月20日
社保大数据联网
目前对于注册工程师来说,最大的障碍同时也是最大的保障就是社保要唯一,这是导致目前价格高的唯一原因,因为社保唯一意味着代价很大,很多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转移,从而导致可用的证书偏少,至少比以前少了很多。尽管各省社保目前还没有联网,但是住建部已经拿到了全国各省的数据,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涉嫌挂证名单。最近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将各省数据录入到统一的一个平台,基本上也算全国联网了,人社部想查个人数据的话,实在是太容易了!
以下是试运营平台的界面,可以查询社保,可以进行转移,最关键的是已经上线了异地就医的模块,尽管现在还没有实现异地结算问题,但是既然上线了试运营的内容,估计将来异地保险很快就能实现了。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反映参保人员及其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享受社会保险权益状况,是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全面记录参保人员及其用人单位的登记、缴费、享受待遇及其他反映社会保险个人权益的信息。
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参保人员可在线查询本人部分年度的个人权益记录,即参保人注册登录后,选择个人权益记录单查询服务,根据本人选择的参保地、年度,以及平台自动显示的该地区该年度可查询的险种类型,为参保人展示本人在该参保地的个人权益记录单。